《榜样6》来了!亦庄人才集团党组织再掀学习榜样新热潮

2021-12-10

12月8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2021年《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为进一步学习先进榜样的典型事迹,亦庄人才集团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渠道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榜样6》,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聆听榜样故事,汇聚前行力量。

观看完毕,党员们在线上开展了深入交流。大家的感言,言辞诚恳,感人肺腑,体现了真学习、真参与的良好政治觉悟。

00301320508_7d1c4266.jpg

以下为部分党员的交流感言。

党员白晓宇:81岁魏徳友同志戍边57年,巡边近20万公里,风雨无阻,守护着边防萨尔布拉克这个小家,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书写了“西陲戍边半世纪,我伴寂寞守繁华”的非凡篇章。而他自己还觉得做得不够好,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他对自己的要求不曾松懈,甚至更加严格。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一样的共产党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安康。向老兵致敬,向共产党致敬!

党员康丹:收看《榜样6》,看到廷·巴特尔,很有感触。我家是党员家庭,上初中的时候有幸去过廷·巴特尔家两次。像他说的那样,他把自己人生的47年奉献给了草原。记得那几年防风固沙,廷·巴特尔扎根牧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希望把这段故事分享给大家。

党员张军利: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 观看《榜样6》,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以祁发宝团长为代表的当代军人,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 他说道:“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边防官兵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万千官兵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守边护边,不怕牺牲,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最可爱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只看到岁月一片静好,而更应当看到那些为了人民幸福生活而默默在背后负重前行的奉献者。正是因为有他们巨大的身影牢牢矗立在祖国的高原、雪山、边疆、远海,我们才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党员冯海英:《榜样6》重点宣传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的典型事例,观看他们的感人事迹,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样子便浮现在眼前。节目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6月,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祁发宝身先士卒,张开双臂,阻拦敌人,被当成重点攻击的目标,头部遭受重创。他却说:“宁可牺牲性命,不丢国土一寸。”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泪目。他以身许国的崇高风尚,无惧牺牲的高尚情怀,默默奉献的奋斗品质,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生动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就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的先进事迹,是我汲取奋进力量的活水源泉。在榜样的感召下,我们应当在个人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得住考验、承受住压力,敢于担责任、有理想作为,坚定理想信念,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员张紫涵:张桂梅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些年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了解了张桂梅的事迹,我深切地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她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党员徐征:每一次观看《榜样》都给我很大震撼,榜样们身上散发出的力量和光是我前进的动力。本期榜样人物孙金娣对我的触动颇深。基层书记孙金娣始终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党和国家的信任,始终坚守基层岗位,一干就是11年!舍小家为大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虽然很“平凡”,也很“普通”,虽然职业不同,但他们初心如一、使命如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党的干部要借助当前学习榜样活动之契机,以榜样精神为“镜子”“尺子”,身入心至,以民生为重,做到“每日三省吾身”,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时刻量出差距,汲取榜样精神营养,练就处变不惊的定力、勇于开拓的魄力、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懈奋斗的耐力。好钢方能锻打淬炼出好刃,成为堪国之大用、担国之重任的栋梁之材。

党员董承哲:老党员黄大发,生于贵州遵义的大山之中,一生都在和贫困较劲。面对草王坝缺水少粮,他花了36年时间,带领村民开山修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经验,就自己摸索,没有技术,就跑到外地参加培训,钱不够,就一个鸡蛋一斤豆子地凑。水渠修通了,村里群众吃上白米饭了,面对这份大功劳,黄大发没有松劲,带领群众修渠引水。第一条“红旗水利”开工,干了十几年,一滴水也没见到,黄大发不气馁、不信邪,顶着巨大压力第二次修渠。他说要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大发渠”修通后,黄大发并没有小富即安,在他看来,即使做到了全乡最富,可离全县、全省、全国最富还有距离,草王坝不能停滞,还要前进,更大步伐地前进。草王坝还没有通路通电。而路通了,电通了,全村实现了温饱,黄大发还是憋着那股劲,他还要继续带领乡亲们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彻底告别贫困。正是有了这股劲,村党支部才能把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全乡最穷最差的村子,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村,谱就一曲当代愚公的感人乐章。

党员徐珊珊:张桂梅,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尤其是对山村女学生的教育,体现了一位老党员,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本色。爱生如子,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当地不重视女孩教育,她挨家挨户上门说服,不仅负责孩子高中时期衣食住行,她也承诺会管到孩子大学时期。张桂梅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23种疾病。在重症监护室,她想到的是提前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捐献给学校,用到学生们身上。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2021年11月,她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荣誉太多,事迹太感人,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